流行病学重点-金锄头文库-凯发app苹果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5448987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90kb
流行病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流行病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流行病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流行病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重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流行病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和健康;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揭示现象” 第二阶段是“找出现象” 第三阶段是“提供措施”2、 流行病学的特征(观点):群体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心理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填空题)3、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患病率是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4、 患病率和发病率是区别: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发病率和病程,因此患病率的变化可反映出发病率的变化或疾病结果的变化或两者兼有。患病率下降既可由于发病率下降,也可由于病人恢复快或死亡快,病程缩短所致。

2、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和病程三者的关系是:患病率=发病率*病程。5、 疾病流行的强度:散发是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流行是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大流行是指某病有时迅速蔓延可跨越一省、一国或一州,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6、 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a、横断面分析的优缺点:多用于发病率、死亡率等没有明显长期变动趋势的疾病的分析,但不能正确显示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b、年龄期间队列分析,是

3、利用出生队列资料将疾病年龄分布和时间分布结合起来描述的一种方法,它在评价疾病的年龄分布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7、 时间分布的类型: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选择题)8、 地方性疾病是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a、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的发病率均高。b、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该病的发病频率均低,甚至不发病。c、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d、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e、除人之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9、 移民流行病学是对移民人群的

4、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病因。他是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移民移入国当地居民及原居地人群间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从其差异中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10、 描述性研究又称描述流行病学,是指利用常规监测记录或通过专门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描述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获得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而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11、 现况研究是通过对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关系的描述,为研究的纵向深入提供线索和病因学假设。12、 抽样的方法:单纯

5、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13、 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14、 队列研究的特点:属于观察法、须设立对照组、由因及果的研究、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15、 队列研究的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16、 怎样选择队列研究的研究人群(论述题):暴露人群的选择有职业人群、特殊暴露人群、一般人群、有组织的人群团体。对照人群的选择由内对照、外对照、总人口对照和多重对照。(要详细点)17、 率的

6、计算,常用指标由累计发病率和发病密度及标化比,其中发病密度需以观察人时为分母计算发病率。18、 效应的估计:相对危险度(rr)是暴露组的危险度(测量指标是累计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危险度之比。它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归因危险度又叫特意危险度(ar)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它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rr和ar都是表示关联强度的重要指标,彼此密切相关,但其流行病学意义却不同。rr说明暴露者与非暴露者比较相应疾病危险增加的倍数;ar则是指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如果暴露因素消除,就可减少这个数量的疾病发生。前者具有病因学的意

7、义,后者更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19、 匹配或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比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从而更正确地说明所研究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匹配分为频数匹配和个体匹配。20、 病例与对照的基本来源有2个:一个来源是医院的现患病人或医院和门诊的病案及出院记录记载的既往病人,称以医院为基础的。另一个来源是社区、社区的监测资料或普查、抽查的人群资料,称为以社区为基础的。21、 选择病例时有3种不同的情况:即新发病例、现患病例与死亡病例。病例一般以社区来源为优,代表性较强,但实施难度较大。使用医院来源的病例,可节省费用,容易获得,合作好,信息较完整、

8、准确,但容易发生选择偏移。22、 or的含义指暴露者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者的多少倍。or大于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因暴露而增加,暴露与疾病之间为“正”关联;or小于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因暴露而减少,暴露与疾病之间为“负”关联;or等于1说明暴露与疾病之间无关联。23、 混杂偏移:当我们研究某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联时,由于某个既与疾病有制约关系,又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这种现象叫混杂,该外来因素叫混杂因素,造成的偏移叫混杂偏移。24、 前瞻性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区别方法学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样本组成 无病个体 病例与对照分

9、组标准 暴露或未暴露 患病与未患病时间顺序 前瞻性(从因到果) 回顾性(从果到因)比较内容 暴露者与未暴露者发病或死亡情况 病例和对照过去的暴露比例比较指标 发病率或死亡率 暴露百分比暴露与疾病的联系指标 rr、ar、par、smr or25、 实验是采用一些人为方法改变自然现象,从而使一些本来在自然情况下并不显露的现象显示出来。26、 实验性研究的分组药要随机化。确定对照的方式有:标准方法对照、安慰剂对照、自身对照和交叉对照。交叉对照:即在实验过程中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在第一阶段,一组人群给予干预措施,另一组人群为对照组,干预措施结束后,两组对换试验。这样,每个研究对象均兼作实验组和对照

10、组成员,建议减少组间差异的影响。27、 盲法的应用:一般可分为单盲(研究中只对研究对象设盲,即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双盲(研究对象和给予干预或结局评估的研究人员均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三盲(在双盲基础上对负责资料收集和分析的人员也设盲)。28、 评价试验效应的主要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尽可能采用客观的定量指标、测定方法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要易于观察和测量,且易为受试者所接受),常用的指标:有效率、治愈率、病死率、保护率、效果指数、抗体阳性率、生存率等等。29、 临床试验是最常用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类型,它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的、常用于评价

11、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效果的研究。30、 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客观、多中心、符合伦理道德31、 临床试验的基本设计类型:平行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指将处理因素交叉形成不同的处理组合,并对他们进行同时评价,可以评价不同处理的单独作用和联合应用的交互效应)、序贯设计。32、 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33、 筛检的类型:按照筛检对象的范围分为整群筛检和选择性筛检;按照筛检项目的多少分为单项筛检和多项筛检。34、 筛检的目的:a、在外表健康的人群中发现可能患有某病的个体,并并一步进行

12、确诊和早期治疗,实现二级预防。b、确定高危人群,从病因学的角度采取 措施,预防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实现一级预防。c、识别疾病的早期阶段,帮助了解疾病的自然史,揭示疾病的“冰山现象”。35、 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确定金标准、选择受试对象、确定样本量、整理评价结果36、 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熟悉四格表)一、 真实性:亦称效度,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相符合的程度,又称准确性。(一)、灵敏度=a/(a c)*100%, 它反映了筛检试验发现病人的能力。假阴性率=c/(a c)*100%,它反映的是筛检试验漏诊病人的情况。(二)、特异度=d/(b d)*100%,它反映了筛检试验确定非病人的能力。假阳性率=b/

13、(b d)*100%,它指实际无病,但根据筛检判为有病的百分比。(三)、正确指数,是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去1,表示筛检方法发现真正病人与非病人的总能力。(四)、似然比:阳性似然比=真阳性率/假阳性率;阴性似然比=假阴性率/真阴性率。阳性似然比越大,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越高,阴性似然比越小,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也越高,因此,在选择筛检试验时应选择阳性似然比高的方法。二、 可靠性,也称信度、精确度或可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用某测量工具重复测量同一受试者时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有: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符合率与kappa值(近来较常用)。影响筛检试验可靠性的因素:受试对象生物学变异、观察者、试验室条件三

14、、 预测值是反映应用筛检结果来估计受检者患病和不患病可能性的大小的指标。阳性预测值=a/(a b)*100%,阴性预测值=d/(c d)*100%,预测值还与受检人群目标疾病患病率(p)的高低密切相关。37、 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确定:a、如疾病的预后差,漏掉病人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则临界点向左移,以提高灵敏度。b、如疾病的预后不严重,且现有诊疗方法不理想,临界点可右移,提高特异度。c、如果假阳性率者作进一步诊断的费用太高,为了节约经费,可将临界点向右移。d、如果灵敏度和特异度同等重要,可将临界点定在非病人的分布曲线与病人的分布曲线的交界处。除上述4种情况外,人们常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

15、c曲线)来决定最佳临界点。通常将最接近roc曲线左上角那一点定为最佳临界点。38、 联合试验分:串联是全部试验结果均为阳性者才定为阳性,该法可提高特异度,但降低灵敏度;并联是全部试验中,任何一项筛检试验结果阳性就可定为阳性,该法提高灵敏度,却降低了特异度。39、 研究误差中的系统误差部分称为偏倚。一、选择偏倚是在研究对象的选取过程中,由于选取方式不不当,导致入选对象与未入选对象之间存在系统差异。可分:a、描述性研究的选择偏倚,主要是使用方便样本或某些特定群体(志愿者、因特网使用者等),造成的偏倚,控制方法是尽量采用随机抽样。b、分析性研究的选择偏倚,根据选取具体环节(入院、检出、排除、无应答或失访等)或已选取人群的具体特征(志愿者、健康工人或现患病例等),造成众多的偏倚。控制方法主要是严密掌握对象选取的各个环节,注意选取对象的代表性。二、信息偏倚是来自测量或资料收集方法的问题,使得获得的资料存在系统误差。,可分无差异性错分和差异性错分。三、混杂偏倚是指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的相关程度受到其他因素的歪曲或干扰。混杂偏倚在设计阶段可以通过配比、随机化分配或限制进入等方法来控制。混杂偏倚在统计分析阶段可采用标准化率分析、分层分析和多变量分析等来控制。40、 病因(危险因素)就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有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凯发app苹果版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金锄头文库凯发app苹果版的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网站地图